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核磁共振仪器专家组主办,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承办,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三届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与应用研讨会于2025年10月13日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来自安徽理工大学、长江大学、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河北地质大学、河海大学、集美大学、崂山国家实验室、南京林业大学、清华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同济大学、西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以及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共同探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前沿进展与未来趋势,为推动该领域的创新发展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开幕式由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杨翼主持。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名誉副理事长刘长宽先生,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曾伟先生,清华大学高级工程师、第十一届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副总干事,负责磁共振波谱方向的杨海军老师以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院长姚艳斌教授受邀出席开幕式。
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大会协办单位,其总经理李向红女士、副总经理张英力先生也受邀出席。纽迈有幸深度参与其中,为保障大会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协助,与各位同仁共同见证了这场思想碰撞的盛会。
从事分析工作数十年的刘长宽理事长,以亲历者的视角深情回顾了国家分析事业的波澜壮阔。他指出,在岁月的长河中,分析领域历经沧桑,一些昔日的单位已成为历史,而更多的新兴力量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他特别提到,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其中的杰出代表,在低场核磁共振这一细分领域深耕细作,已然独树一帜,成为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他殷切期望,纽迈能继续秉持创新精神,勇担时代使命,不仅要将自身打造为技术更卓越的标杆企业,更要发挥好桥梁与纽带作用,带动整个产业链协同发展,为我国科学仪器自立自强贡献更大的力量。
来自清华大学的杨海军老师则从产学研合作的角度分享了他的见解。他谈到,自己与纽迈的结缘,正是中国强劲发展动力的一个缩影。杨老师形象地比喻道,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已经从一个昔日“透明的小角色”,凭借其独特的优势,逐步走到了测试分析手段的“聚光灯下”。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上个月(9月12日),杨海军老师被聘任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副总干事,负责磁共振波谱方向。这不仅是对杨老师个人学术贡献的肯定,更意味着他将肩负起推动我国磁共振波谱领域发展的重任。 站在这一新的起点上,他勉励与会同仁,要紧紧抓住时代赋予的宝贵机遇,不仅要将技术做强做大,更要勇于走向世界,在全球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
我们期待,在杨海军老师的积极推动下,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与应用研讨会这一重要平台,未来将汇聚更多智慧,绽放更耀眼的光彩。
主旨报告环节精彩纷呈,与会专家集中展示了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能源资源领域的创新应用。涵盖了基于核磁共振的非常规油气储层多相流体作用机理、核磁共振技术在非常规油藏开发中的具体应用,以及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煤系共伴生资源开发、水合物研究、纳米驱油提高采收率和地下水渗流研究等多个方向的拓展应用;同时大会也聚焦于核磁共振测井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并深入探讨了核磁共振在致密油和页岩油注二氧化碳作用机理、超压低渗储层新束缚水模型构建等方面的应用。
这些报告全面展示了核磁共振技术在资源勘探开发、机理研究及工程应用中的强大潜力和最新成果,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
整个报告环节节奏紧凑,但思想的交流并未因此中断。报告结束后的提问环节,与会代表们抓住机会,就报告中的关键技术瓶颈、实验数据解读或未来应用方向等提出问题,与报告人进行快速而高效的交流。虽然每次提问时间不长,但都直击要点,让与会者在聆听之外,更收获了思想的碰撞与启发。
在短暂而充实的一天里,思想的火花持续迸发,智慧的交流热烈而深入。在此,我们要向在百忙之中拨冗莅临的各位专家学者,向积极参与讨论的每一位同仁,以及为本次大会给予大力支持的各界朋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虽然只有一天,但会议内容高度凝练,成果丰硕。能源、地质、材料等不同领域的智慧在此汇聚,共同应对复杂的科学与工程挑战。这种跨界合作,不仅打破了传统学科的壁垒,更催生了新的研究范式,为技术创新开辟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作为本次会议的协办单位,纽迈在与各位专家学者的深度交流中,收获良多。大家分享的真知灼见,让我们对行业的前沿需求和未来趋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我们未来的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明确的方向。
相聚虽短,情谊绵长。本届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是一个圆满的句点,更是一个崭新的起点。会议的丰硕成果,离不开每一位与会者的智慧贡献,也得益于专家们的宝贵引领。其中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范宜仁教授的全程指导,以及清华大学杨海军老师深厚的学术见解,为我们在总结会议成果、明晰未来方向时提供了关键的启发。
最后,再次感谢所有朋友的热情参与和鼎力支持!我们期待,在未来的岁月里,与大家共同见证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电话:400-060-3233
售后:400-060-323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