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应用|探寻可持续制造复合材料的黄金加工温度:低场核磁技术颠覆传统认知

发布时间:2025-08-04 17:33


在可持续制造领域,含动态共价键(DCBs)的 vitrimer 材料因兼具热固性材料的稳定性(低于拓扑冻结温度 Tv 时)和热塑性材料的可加工性(高于 Tv 时),成为研究热点。然而,传统通过流变学方法(如应力松弛实验)测定的 Tv 存在局限性,其可能同时受到化学键交换和摩擦动力学的影响,无法准确反映化学键交换的真实起始温度。尤其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Cs)中,纤维与基体的相互作用进一步复杂化了 Tv 的测定。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团队采用了多种表征技术。其中,低场核磁弛豫测量技术因其对分子动态变化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成为揭示vitrimer材料中化学交换机制的关键手段。此外,与传统流变方法所需的破坏性测试相比,低场核磁技术具备无损检测的优势。

1. 实验设计

研究对象:环氧-酸酐基聚酯 vitrimer(纯基体及纤维素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环氧与酸酐官能团比例 R=1:1)。

核心参数:通过测量横向弛豫时间(T₂)及刚性/柔性相组分的变化,追踪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分子运动状态。

技术优势:非侵入性测量,可在分子水平上反映链段运动性,不受材料宏观力学性能干扰,直接关联化学键交换的动态过程。

2、关键发现


图 A:纯 R=1:1 vitrimer

A (i):T₂弛豫时间随温度的变化。T₂与分子运动性正相关(分子运动越剧烈,T₂越长)。结果显示,75℃(接近 Tg)以上,刚性相和柔性相的T₂均稳步增加,150℃后出现显著跃升,表明化学键交换(酯交换反应)激活,导致偶极耦合减弱。

A (ii):刚性相和柔性相的分数变化。100℃以下,材料以刚性相为主(相分数稳定);100℃后刚性相分数下降、柔性相分数上升,125-160℃间变化最为显著,提示此温度区间内化学交换开始活跃,直接证实化学键交换起始于150℃,远低于流变学测定的Tv(200.7°C)。

图 B:VC(1:1)复合材料

B (i):复合材料的T₂弛豫时间整体长于纯 vitrimer,且随温度升高增幅更明显,表明纤维与基体的相互作用增强了分子运动性。

B (ii):相分数变化显示,复合材料在更低温度下即出现刚性相向柔性相的转变,且最终收敛为单一相,反映纤维表面羟基与基体酯基的动态键合(酯交换)促进了分子运动的协同性。

1. 突破传统方法局限

传统流变学测定的 Tv 主要反映宏观流动行为,而低场 NMR 揭示的分子动态变化表明,化学交换起始温度远低于流变学 Tv,说明 Tv 是化学交换与摩擦动力学的综合结果,而非单一的 “相变点”。

这一发现为优化 vitrimer 复合材料的再加工工艺提供了关键依据:无需达到流变学 Tv 即可实现材料的重塑,减少高温对纤维(如纤维素)的损伤。

2. 推动可持续复合材料开发

通过低场 NMR 明确了纤维素纤维与 vitrimer 基体的动态共价作用机制(羟基与酯基的酯交换),解释了复合材料为何能在多次热重塑后仍保持 > 90% 的力学性能(如剪切强度≈70 MPa,应变率>10%)。

该技术为设计 “自修复”“可回收” 复合材料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设计思路,例如通过调控纤维表面羟基密度优化界面动态键合效率。

如您对以上应用感兴趣,欢迎咨询:15618037925

Rohewal, S. S., Damron, J. T., Seo, J., Kanbargi, N., Gupta, S., Humphrey, H. E., Kearney, L. T., Chang, J., Tetard, L., & Naskar, A. K. Hierarchically Structured Vitrimer Biocomposites for Sustainable Manufacturing [J]. Small, 2025, 25 (00721): 1 – 14.

电话客服

电话:400-060-3233

售后:400-060-3233

微信客服
公众号
TOP

返回顶部